杨正毅|彝族火把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中华民族中,只有彝族儿女在每年阴历6月24、25、26三天过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的盛大节日,其规模和内容比“彝族年”隆重与丰富,被成为亚洲的“狂欢节”,6月24日,亦为星回节。
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分布着彝族。这些彝族人民,每年都有自己的彝族年,自己独特的节日火把节,春节时彝族人民也是在过节。彝族年是嘴巴的节日,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火把节时彝族儿女身穿彝族服装,看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再看看哪位姑娘最美丽。穿起自己母亲量身定做的最漂亮服装参加选美,是一个彝族女人最荣幸的日子。彝族男人们也忙碌着斗鸡、斗羊、斗牛等比赛。点火把、耍火把、送火把到田间地里。这天,假如你在彝族寨子里,你眼里随时看到的都是最美丽的风景。
彝人的一生离不开火。生于火塘边、长于火塘旁、葬于火堆里。抽烟、喝酒、唱歌、跳舞、玩火、挣钱、吃坨坨肉陪伴彝人一生。火把节三天,彝人杀鸡、杀猪、宰羊,你到哪家玩耍,主人都会热情的邀请您喝酒、唱歌、吃肉。热情好客是亘古不变的彝族传统。
喜欢耍火把的是彝族小孩。火把节前,步行到离家几里外找干蒿枝,用小手劈上一枝又一枝的蒿枝,一枝、两枝、三枝……无数枝,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忙指点下,扎火把,准备好火把节三天夜里耍的火把。天黑了,彝族院坝里,家家用松明点上火,小孩们在大人的指挥下,点起火把,安全玩火把。唱起火把节的歌谣,玩起火把是彝族小孩最快乐的日子。一个人玩火把比较寂寞,几个小孩、几十个小孩邀约在一起玩火把,那才是彝寨里最美丽的风景。
酒是火把节彝族人离不开的“美食”。生活艰苦年代,家家喝的是白酒。时代变了,彝族人富了,现在彝族人喜欢喝的是啤酒,火把节每家买上十多件啤酒过节。要请客的家庭可能需要买上几十件啤酒、十多条烟。我们社有位在沿海砖厂当小老板的朋友,他在每个火把节里,喜欢喝的是茅台;喜欢抽的是大重九;喜欢唱的是“五彩云霞”。还给社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200元红包。彝族达体舞是火把节必须跳的“保留”节目。古人说:彝族会走路,就会唱歌,跳舞。火把狂欢之夜,彝族男女老少与远方的客人一起手拉着手,跳起达体舞。歌声、舞声、火把燃烧声、敬酒声、欢声笑语声,让美丽的彝寨沸腾了。
火把节时最忙碌的还是彝族母亲们。火把节前,上街买烟买酒买糖,采购好火把节三天家里需要的食材。过节三天,妇女们煮饭煮菜,斟酒。热情邀请邻居、亲戚到家里做客。彝族男人们,除了杀猪、宰羊外,他们的“任务”是喝酒抽烟,唱火把节歌谣。
火把节第一天,彝族人宰鸡是非常讲究的。鸡必须是子母鸡,而且宰不是用刀杀,而是准备好一碗冷水,在放十多片“赤珠”叶子,再把鸡头放入冷水,让鸡在吸水中慢慢地离开人间。鸡肉处理好后,先选7坨肉(两个鸡翅、两个鸡脚、两个鸡肝、一个鸡尾)在火塘里烧熟作为祭祖先“横伏”,再斟满两杯美酒,由父母中一方念几句祭祖先的语句。
火把节第三天。唱歌、喝酒、跳舞,酒喝到彩霞满天时,该送火把了。晚饭过后,寨子里鞭炮燃起来。彝族人,一家点燃一把大大的火把,把火把送到这个寨子里比较集中的地方点燃,点点火焰在夜幕中闪耀;火把照亮的不仅是夜空,更是彝家人代代相传的生命之火。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供稿人:杨正毅 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散文学会、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米易县第四初级中学校一级教师。
图片来源:布拖县电视台。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