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程岁月的长河中,我已步入花甲之年,生命的画卷已徐徐铺展了六十载。这一生,我见证了许多变迁,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我竟会以这般奇妙的方式,跨越山川湖海。
2025年8月的一天,接到中共九龙县委宣传部的电话通知,在甘孜州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州民宗教委的精心组织下,8月25日,我有幸作为新时代模范代表的一员前往红色基地泸定长征干部学院(州内外)参与了2025年“渐里石榴红”重点人群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学习。从康巴高原到江南水乡,从理论课堂到实践现场,每一段经历都像经幡上的箴言,指引着我对工作与生活的新思考。感谢来自州内外的讲课老师,他们如高原上的阳光,用专业与热情为我们照亮了学习之路,也让我这个来自藏彝走廊·秘境九龙的康巴彝人,对“成长”二字有了更厚重的理解。
8月27日,乘车前往成都转机到杭州,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仿佛是大自然为我这次特殊的旅程送上的一份祝福。在双流我站在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四周人来人往,嘈杂声、广播声交织在一起,却丝毫掩盖不了我内心的激动与紧张。候机大厅宽敞明亮,巨大的落地窗外,一架架飞机整齐地排列着,它们宛如一只只巨大的银色飞鸟,等待着振翅高飞。我望着那些飞机,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这庞然大物,竟要载着我飞上蓝天,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不是让你说笑话,山里人的我真实第一次坐飞机。
办理登机手续时,我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我指引,我一边小心翼翼地跟随着,一边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候机厅里,人们或坐或站,有的在低头玩手机,有的在与同伴交谈,还有的在静静地阅读书籍,目光不时地扫向登机口。时间在等待中缓缓流逝,我心中既盼望着登机的那一刻,又有些害怕未知的旅程。
终于,广播里传来了登机的通知,我紧张地站起身,随着人群缓缓走向登机口。踏上登机梯的那一刻,我的腿有些发软,但一想到即将开始的飞行之旅,又忍不住兴奋起来。进入机舱,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扑鼻而来,座位上铺着整洁的椅套,安全带安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主人。州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科科长童燕女士问我,叔叔你坐过这么大的飞机吗?我红着脸说,今年刚60了,从来没有坐过什么飞机呢!她戴一幅眼镜,看着我很文雅的说道,根本不可能吧,我因工作出差每年都坐几趟呢,哪这样,我的坐位是靠窗18A,你的是19号在中间了,我两调换一下,你就坐我的位置吧。这样我不好意思的坐在了靠窗18A那个位置上,系好安全带,将手中的手机换成飞行模式紧紧抱在怀里,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
飞机开始滑行了,速度逐渐加快,我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随着一声轻微的震动,飞机离开了地面,我透过窗户看到地面的景物越来越小,高楼大厦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模型,田野、河流也渐渐模糊。我紧紧抓着扶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窗外,感受着飞机上升的每一个瞬间。飞机在空中平稳地飞行着,我渐渐放松下来,开始欣赏窗外的景色。白云在窗外飘荡,它们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山峰,还有的像动物,千姿百态。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进来,给云朵镶上了一层金边,美得令人窒息。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心中充满了惊叹与喜悦。
在飞机上,我遇到了许多友好的人。邻座的是来自我们甘孜州委宣传部一位年轻的姓童女士,她主动和我聊天,分享她的旅行经历。我听着她的故事,心中也生出了许多向往。空姐们热情地为我们服务,她们微笑着递上饮料和小吃,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这万米高空之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也被拉近了,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享受着这段奇妙的旅程。
从成都双流机场飞行2个小时50分钟后,飞机开始下降到了浙江萧山国际机场。我再次透过窗户看着地面的景物逐渐变大,心中有些不舍。飞机平稳地降落在目的地机场,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感动走下飞机。这次飞行外省之旅考察学习,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和世界的广阔,也让我明白,无论年龄多大,我们都可以勇敢地去尝试新事物,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此次州内外的考察学习虽然时间短(往返9天),但学习的课程设计,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温度,如同为我们量身定制的“精神食粮”,每一口都充满能量。如果说理论课程是“精神滋养”,那现场教学就是“实地取经”。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组织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更是让我心潮澎湃。作为土生土长的九龙人,泸定桥的红色故事早已融入血脉,但在研讨中,与同学们一起结合全州实际谈落实,我才真正懂得: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不是“纸上的口号”,而是我们发展旅游文化、保护生态、带动群众增收的“行动指南”。就像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需要勇气,如今我们推动九龙发展,同样需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
从四川泸定到省外浙江杭州的径山村再到南湖的红船,每一处现场都像一座“活课堂”,让我看到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智慧,也更坚定了建设家乡的信心做出一份力量。随后,我们来到运河·塘栖古镇和大运河糕博物馆。触摸着京杭大运河畔的青石板,听着古镇兴衰的故事,我仿佛想到了九龙段雅砻江的茶马古道。同样是“因水而兴”的文化,塘栖古镇能通过保护与开发,让千年水乡文化“活”起来,我们九龙段的雅砻江茶马古道遗址、彝村藏寨古乡镇,也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让更多人了解九龙的历史与文化。特别是在大运河糕博物馆,看到传统糕点与文旅产业的结合,我也想到了家乡的一些土特产品——如果能将这些更多的特色美食包装成“文旅产品”,既能让游客带走“九龙的味道”,也能让群众增加收入,这何尝不是一条好路子吗。新宇村的实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个曾经的“黑鱼养殖重灾区”,如今变成了千亩荷塘生态示范村,“藕鳖套养”“稻虾共生”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展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可能。听当地干部介绍,村庄通过“以荷治污”实现产业升级,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超4.8万元,我心里既羡慕又激动。九龙也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我们也可以学习新宇村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生态农业——比如在适宜的乡村种植高原药材、发展有机蔬菜,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模式,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新宇村的“三来领路”模式(干部带头、党员冲锋、群众跟进),更是让我深受触动:基层工作不是干部的“独角戏”,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大家的心拧在一起,才把事情干好。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我感受到了数字科技的“魔力”。此次学习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深远而持久。就像高原上的阳光,照亮了我退休后继续前行之路;也像江南的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思维。在此,我再次感谢甘孜州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州民宗教委的精心组织,也非常感谢九龙县委宣传部和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9月2日,顺利安全回到九龙家中,我会把这次学习的收获转化为退休生活、学习、工作的动力,用实际行动为九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银发力量。
银发花甲之年,我首次坐飞机,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让我明白,只要心中有梦想,就永远不会老去,也让我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