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第一次参加文艺评论培训
作者2025年5月1日参加禄丰炼象关第一届诗会
一
从事业余写作39年了,从来就没有参加过什么系统的文艺评论写作理论培训,恰巧这次《边疆文学•文艺评论》培训及研讨会我们楚雄州没有人去,就勇跃报名参加,条件是参会结束的30天内,必须写一篇五千字的文艺评论交给编辑部。你可别说,这一招还真灵,把一些没自信的文艺评论爱好者挡在了这次研讨会的门外。就是对我自己来说,洋洋洒洒五千字评论,也是一次极大的心理挑战。
我的业余写作很杂,早期起步是写小说,后来是散文、故事、杂文、诗歌、政论、评论和医学科普文章,地方历史文化、纪实文学什么都写。其中又是怎么斜到文艺评论上的呢?细细想来,我第一次写文学评论应该是在1993年,评的是《云南科技报》“山杜鹃”文艺副刊的五篇微型小说,发表在科技报的《通讯员之友》内刊上,仅三千余字。如果再往上追溯,就是1983年我在楚雄州人民医院实习时在《云南日报》上发表言论稿《小议做好事》。1984年吕合煤矿成立“煤海文学社”后,在自己主编铅印的《星星》社刊上发表过一些针砭时弊的政论文章。1987年云南拍摄了一部反映十万远征军入缅甸抗击倭寇,后从野人山撤退回国的悲壮场景三集电视连续剧《冷血》,我在《云南广播电视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冷血——兽性大爆发》。我至少还发表过七八篇科普评论,《简析科普创作中的不良倾向》1989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医学科普学术会议上交流,获优秀论文奖。这可能是我后来在不知不觉中写了些文学评论的原因。
从煤矿进南华城工作后,写文学评论的情况多了起来,县里的文友每出版一本文集,我都要及时写一篇评论发表在《龙川江》上,给予总结评价,以鼓励为主。还有就是南华县每年的文学创作综述,作为南华县一年来的年度文学创作总结,以鼓舞士气,有供将来写《艺文志》的人用之目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步入文坛时自学过《文学概论》《犯罪心理学》之类书籍,但从未系统学习过文艺批评理论。我的文学评论,从读者视角出发,直接而客观,非常好读,也很好理解。
我写的文学评论,发表级别较高的是2004年《自恋式文集的张狂与悲哀》,发在《作品与争鸣》杂志上。还有写和金星《古道西风》的评论,发表在《中国新闻出版报》评论专版上。其它云南省作协内刊《文学界》发评论2篇,甘肃《民主协商报》发评论1篇,《金沙江文艺》杂志发评论3篇,《彝族文学报》发评论1篇,《楚老翰墨》杂志发评论1篇,《马缨花》杂志发评论1篇。我的文学评论,更多的是针对本土作家作品取得的成就,大多发表在《龙川江》等县文联主办的内刊上,这是纸媒上的发表情况。
另,作协作为一种体制、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也对时下认为不正常的种种怪现状,时常给予鞭达。这些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在其他电子媒体上。严格说来,属自媒体性质,但大多都在文学批评之列,于2012年4月编辑过一本《心语心愿》的批评集。这次就有意进入体制内的文艺评论培训班学习一番,也是有提高一点理论水评和文学评论话语权的想法。
俗话说:出门三里,不比家里。一个人远行,不敢麻痹大意。10月31日11:30,我提前到南华火车站,取票,通过安检,等候坐上高铁。好在一切顺利,于12:04从南华出发,13:24如期到达昆明南站。出站后到春城路坐31路公交车(其实永胜路即可坐,走了一截冤枉路,百度地图错解),在广福路云秀路口下车(没有按百度提示官渡古镇下,反而少走一站路)。下得车来,刚好看到高大的云南省艺术馆,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就在这里办公,《边疆文学》《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文学界》《百家》等等刊物均在此编辑出版。想着时间尚早,就想到艺术馆里面看一看“丝绸之路”摄影书画展。但守门的值班人员说画展已经结束正在撤展,禁止参观,无奈只好拍了张音乐家聂耳雕塑像后离开。前往官渡古镇大酒店报到。
二
11月1日上午9时,《边疆文学•文艺评论》培训研讨会在昆明官渡古镇大酒店如期举行,此次培训研讨会规格较高,有李勇、张维明、晓雪、张昆华、张永权、冉隆中、宋家宏、蔡雯、范稳、潘灵、杨海涛、邓辉、李骞、魏中国、周明全、段爱松等领导及一大批云南评论界大佬参加。
首先是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勇作开班动员讲话。下来是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省评协主席张维明作云南省评协2010年成立以来的工作报告,总结成绩经验与教训。张维明主席认为目前云南文艺评论工作存在7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队伍偏小;二是力量薄弱;三是修养不足;四是站位不高;五是视野狭窄;六是成果不丰;七是指导不力。
接下来是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周晓风教授《文学规律与文艺政策》讲座(冉隆中主持),看似平淡寡味的话题,也倒是讲出了点趣味。周教授列举了赵树理、柳青、姚雪银的文学创作之路,把他们放在“文学规律与文艺政策”之背景下来分析他们的成败与教训。特别讲到经典国画《开国大典》因政治因素而四次修改的经过,先后删了高岗、刘少奇,最后又如数恢复。在这个问题上,本人还算头脑清醒,多年前就有了自己的坚守:就是与时代保持一定距离,做人做事写作大抵如此。在写作上我最鄙视那些紧跟形势的投机分子,我认为这本身创作动机就不纯。
下午是云南文艺评论研讨会,针对云南文艺评论现状及如何提高办刊水平进行研讨,为办好《边疆文学•文艺评论》建言献策,由云南大学宋家宏教授主持。想着来一趟昆明不容易,如果不发言就有点枉虚此行,故虽然我的文艺理论修养不高,口才也不及那些伶牙俐齿的教授,但还是抢先发言,汇报了我县这几年开展文艺评论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了《边疆文学•文艺评论》要加强课题研究和事前策划,每年度做好相关文学体裁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年度综述”工作。我们楚雄这次出席《边疆文学•文艺评论》培训研讨会的杨荣昌、周能汉、李得梅都先后发了言,杨荣昌的发言专业且水平较高,也算为我们楚雄文艺评论界增添光彩。
在这次《边疆文学•文艺评论》培训研讨会上,私下交流时其他地州的人多次与我提及我们“楚雄作家群”,对楚雄这几年的文学创作赞赏有加,都给予正面认可和肯定。但在11月1日下午的文艺评论研讨会上,昭通评论家艾自由也对“楚雄作家群”提出了质疑:“楚雄作家群”自去年提出来之后,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新闻报道,究竟你们“楚雄作家群”有那些代表人物,诗歌方面哪个最强?小说方面哪个写得最好?除了楚雄的以外,还应该大家很客观地来看一下这个“楚雄作家群”怎么样……我认为这也是其他地州作家对我们楚雄作家群的关注和激励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交流非常有意义!
这次文艺评论培训研讨会,我怀着学习提高,交流讨论的愿望,认真听讲,并多带了一部手机把所有讲话都进行了录音,以便事后复习参考。回来后,我还要认真阅读彝族作家老前辈普飞的《灵魂鸟》,然后完成研讨会布置的5000字评论作业。
三
11月2日上午是聆听中国评协理事、《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蔡家园的讲座,由省评协副主席蔡雯主持。蔡家园演讲的题目是:《思想在场学里——漫谈文艺期刊及文艺评论写作》。蔡家园的演讲细声细语,吐字语速有点快,没有抑扬顿挫,听起来有点儿费劲。他在两个多小时里,畅谈了他所经历的多份期刊的办刊经历及经营策略。所讲内容比较详尽细致,可信实用。其中不乏一些精彩论断。如“主编是刊物的灵魂!”讲到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评论家时,他讲了三点:一、始终保持对文艺评论的足够热情;二、对所评论的对象要有一种质疑的思辨精神;三、一篇优秀的文艺批评要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不要把作家评倒。讲到作家与评论家的关系时:情人关系(不支持但也不反对),朋友关系(可以理解),商业关系(主要涉及到作品研讨会、一些电影电视剧的评论,不支持),工作关系(平等,保持一定距离,是良好的正常评论关系)。对办好一本文艺评论刊物蔡家园提出要做到四精:即精准定位、精心策划、精诚服务、精细设计。办好一份文艺评论刊物要“五抓”,即:一、抓领导(主要是依靠大领导搞刊号及经费,大实话。)二、抓稿件。三、抓作者。四、抓宣传。五、抓团队。自己感觉今天早上的讲座,对省文联及高校的刊物编辑们办刊思路及策划帮助启发大一些,对我们基层搞文艺评论的作者实用性则弱,但仍有开阔视野之功效。
这次为期一天半的《边疆文学•文艺评论》培训研讨会在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魏中国的总结评价中圆满结束。会后大家到省文联403室免费获得了许多的文艺理论书籍,我自己也有沉甸甸的一袋,可惜没有得到宣威文学评论家王人天的《艺道论谈》。
这次研讨会上,我又见到了2013年7月来我们南华采风的老作家张昆华,他今年83岁了,满头银发,更显沧桑,见熟人仍是习惯性地行军礼,发言时总是情不自禁,讲到动情时竟然泪流满面。《边疆文学》原老主编张永权老师,身体健康,精神尚可,却也少了点当年的谈笑风生。还见到了潘灵和宋家宏两位大家,我曾听过他俩的文学讲座,与他们合过影,但与他们握手时感觉都不记得我了。段爱松也是2013年来我们南华采风时认识的作家,他还记得我,他的创作成就这两年红日冲天,时隔五年这次两人见面又一起合影留念。这次昆明《边疆文学•文艺评论》培训研讨会还见到了昭通的评论家艾自由,我俩在网络上认识多年,相互情况比较熟悉,一见面就认出来了。这次他送了我一套他老父亲艾飞的诗歌选集和他编辑的一本关于父亲诗歌的评论集,两人也留下了照片。感兴趣的作家是王人天,网络上也算熟悉,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名字是因为他写八大碗的文章引用了我发表在《云南日报》上的文章被我搜索到,这次见面才知道他至今未婚。他一个初中生,一个农民作家,竟然写了那么多的文艺评论,并由省评协帮助免费出版,比起那些专业的文艺评论家毫不逊色,这就应该引起我们这些高学历专门研究文艺评论的人反思了。会后当然也与他和一些刚认识的评论家合影留念。遗憾的是与我同住一个房间的《大家》主编、文艺评论新锐周明全老师没有来参会,没能与周老师见面交流,他的早餐票我保管到今天全部交给了餐厅服务员。
(2018年11月2日于南华家豪小区)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